3.15电影频道:《原乡人》讲述海峡两岸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写《原竹桃》的台湾人,后来成了邓丽君歌里的”原乡人”
“我张开一双翅膀,背驮着一个希望,飞过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向往的地方…”1980年,邓丽君用她温婉的嗓音唱红了《原乡人》这首歌。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背后藏着一个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的真实故事。
钟理和是谁?他是台湾乡土文学的奠基人,写过《夹竹桃》《笠山农场》《雨》这些作品。1980年,导演李行把他的同名自传小说拍成了电影《原乡人》,由秦汉和林凤娇主演。这部电影讲的就是钟理和坎坷的一生。
钟理和这辈子最轰动的事,就是带着老婆私奔。那时候在台湾,同姓结婚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可钟理和偏偏爱上了同姓的钟平妹,两人干脆一咬牙,直接跑路到大陆去了。那会儿是1940年,大陆正乱着呢。他们先到大连,又去沈阳,最后落脚北平,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钟理和在大陆那会儿,死活不肯说日语,更不给日本人干活。哪怕穷得揭不开锅,他也坚持用中文写作。1945年,他在北平出了第一本小说集《夹竹桃》,用的笔名是”江流”。你看这名字,是不是有种”大江东去”的豪迈?
抗战胜利后,钟理和带着老婆回了台湾。可好景不长,他染上了肺病,家里穷得叮当响。但这个人倔得很,躺在床上还在写。1956年,他的《笠山农场》拿了”台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的小说二等奖。可谁能想到,就在作品要出版前,他吐血死了,才45岁。
导演李行拍《原乡人》的时候,特意把钟理和这种”死心眼”的劲儿拍出来了。电影里有场戏我印象特别深:钟理和在北平穷得吃不上饭,有人劝他给日本人做事,他扭头就走。秦汉演这个角色时,把那种又倔又硬的书生气演得特别到位。
这片子最打动人心的,是它拍出了那个年代台湾人的纠结。钟理和在大陆漂泊十几年,心里始终惦记着台湾;可回到台湾后,他又总想起大陆的点点滴滴。电影里有句台词说得直白:”我们的根在大陆,迟早要回去的。”这话放在今天看,还是挺戳心的。
对了,听说电影频道3月15日下午3点40要重播这部《原乡人》。要是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不妨看看。毕竟现在知道钟理和的人不多了,连他那本《夹竹桃》,现在书店里都不太好找。
说来也怪,一个台湾作家,在大陆写出了成名作,最后又回到台湾,在贫病中死去。他这一辈子,就像他笔名”江流”那样,兜兜转转,终究没能回到真正的”原乡”。邓丽君唱”在旷野中我嗅到芬芳,从泥土里我摄取营养”,不知道她唱的时候,有没有想起钟理和那些沾着泥土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