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原声版蓝光版资源下载「BD720P/3.3G-MP4」百度云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运河边的六户人家与红房子里的青春
最近电视上那些讲过去年代故事的剧集真是火得不行。我追了几部,发现它们讲的都是些普通人的故事,却总能让人看得停不下来。
先说《北上》吧,这部剧把镜头对准了京杭大运河边上的六户人家。你能看到九十年代末运河经济开始走下坡路时,那些靠水吃饭的人家是怎么熬过来的。有个场景特别戳心——老船工王师傅看着自己那条破旧的货船,摸着船舷说”这船跟了我二十年,现在连修理的钱都掏不起了”。他们家的故事特别真实,女儿为了帮家里还债,偷偷退了学去南方打工,在电话里还骗家里说学校放假。运河边上的小卖部老板娘、开渡船的父子、做水产批发的兄弟,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时代的大潮推着走。
《六姊妹》就更长了,从七十年代一直讲到新世纪。何家那六个性格各异的姐妹,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带着那个年代的烙印。大姐为了供妹妹们读书,三十多岁才结婚;二姐赶上了恢复高考,成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最小的妹妹则赶上了九十年代的下海潮。有一集讲二姐参加高考前夜,全家把唯一的电风扇让给她复习用,其他人都摇着蒲扇在院子里乘凉,这种细节特别打动人。不过网上有人说这部剧的女性观念有点过时,老是强调姐姐要为家庭牺牲,这点确实让现在的年轻人看着不太舒服。
要说最让我惊喜的,还是《树下有片红房子》。这部剧把镜头对准了90后的青春,讲的是医院家属院”红房子”里一群孩子的故事。他们暗恋来暗恋去的”全员单箭头”特别真实——小敏喜欢班长,班长却暗恋音乐老师,音乐老师又对院里新来的医生有好感。这些情节让我想起自己上学时那些懵懵懂懂的心动。剧中那些细节,像小霸王游戏机、CD随身听、用信纸写情书,都是我们这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些年代剧为什么这么火?我觉得是因为它们找到了和观众共鸣的那个点。看《北上》时,弹幕里总有人说”我爷爷就是跑船的”;看《六姊妹》时,又有人说”我家也有这样的姑姑”。它们把大时代的变化装进普通人的日子里,让我们看到自己父辈、祖辈的故事。
不过年代剧也面临不少问题。《北上》改编自小说,但很多原著党吐槽说剧里把运河文化的历史感拍淡了,变成了一般的家庭伦理剧。《六姊妹》也因为总是讲女性牺牲的老套路被年轻人吐槽。现在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光是打怀旧牌已经不够了。
我特别喜欢《红房子》里一个场景:千禧年跨年夜,家属院的孩子们在天台看烟花,有人喊”新世纪快乐”,然后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这种既私人又宏大的感觉,可能就是年代剧最打动人的地方。它们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