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7》:科幻“小时代”?重生爽片新演绎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宇宙牛马”撞上地球观众:罗伯特·帕丁森这次真的被”消耗”了
太空舱里,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米奇正对着镜子刮胡子——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在《编号17》里显得格外诡异,因为镜子里那个满脸泡沫的男人,其实是昨天刚刚被太空垃圾撞碎后又重生的另一个自己。这个开场本该充满哲学张力的场景,最终却演变成两个帕丁森为了最后一管剃须泡沫大打出手的闹剧。
“宇宙牛马,职业巅疯”的宣传语在影院灯牌上闪烁得刺眼。坐在我前排的情侣显然是被这个标语骗进来的,开场半小时后就开始频繁看手机。当银幕上出现帕丁森穿着印有”Human Resources”字样的太空服(字面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在太空站擦玻璃时,姑娘终于没忍住笑出声:”这不就是《太空清洁工》吗?”
导演确实在太空舱里塞满了隐喻。那些漂浮的咖啡杯、永远修不好的空气过滤器、循环播放的企业宣传片,都在暗示这是个关于资本主义剥削的故事。但当帕丁森第三次被太空垃圾击中重生时,整个影厅已经响起此起彼伏的哈欠声。最讽刺的是,电影里”消耗品”员工每72小时就要自我销毁的设定,恰好和影院观众的平均忍耐时长重合。
帕丁森可能是好莱坞最擅长演”人形电池”的演员。从《暮光之城》里被爱情消耗的吸血鬼,到《信条》里被时间消耗的特工,这次他连戏服都不用换——那件皱巴巴的蓝色连体工装,活脱脱就是从《新蝙蝠侠》片场直接穿过来的。只是这次他的对手不是哥谭罪犯,而是会突然唱歌的AI系统、总在关键时刻没电的激光枪,以及最可怕的敌人:编剧强行塞进来的爱情线。
当女主角突然开始对着太空垃圾抒情时,我旁边的大叔终于憋不住了:”这姑娘是捡破烂捡出感情了?”确实很难理解,一个讲述”人类被当作一次性电池”的科幻片,为什么非要让男女主角在缺氧环境下接吻。更魔幻的是结尾处,当帕丁森带领所有”消耗品”高唱《国际歌》冲破公司防火墙时,银幕上突然插入的奶粉广告让整个反抗场面瞬间垮掉。
散场时听见有人在打电话:”就跟上周看的《周处除三害》差不多,都是预告片比正片带劲。”这话说得刻薄但精准。当电梯门关上前的最后一秒,我瞥见影院海报上帕丁森的脸被”编号17″的钢印覆盖着——这个画面比电影里任何所谓”深刻隐喻”都来得震撼。或许这部电影最大的行为艺术,就是让观众花两个小时亲身体验什么叫”被当成消耗品”的滋味。
洗手间里,刚才吐槽的大叔正在镜子前洗手,他突然盯着水流笑了:”早知道就该等流媒体上线,现在连票根都是消耗品。”这话倒意外点破了电影没敢说透的真相:在这个连观影体验都能被速食化的时代,我们谁不是那个胸口印着编号的米奇呢?只是有些人选择在太空站擦玻璃,有些人选择在影厅里刷手机差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