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9年坚持背后的计划:助力新导演成长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七年磨一剑的《怒水西流》,背后藏着中国电影的新希望
宁理那张阴鸷的脸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整个影厅的空气都凝固了。这个在《无证之罪》里用烟头烫自己舌头的”变态专业户”,在《怒水西流》中化身成更令人毛骨悚然的角色。记得有个镜头是他蹲在河边洗沾血的衬衫,水流把血色晕开成诡异的粉红,背景音里刘敏涛饰演的妻子正在屋里发出压抑的抽泣。这种暴力与隐忍的强烈对比,正是导演冯勇沁打磨七年的功力。
这片子能问世得感谢黄渤的”HB+U”计划。2018年开机那会儿,冯勇沁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剧本里那些涉及家暴、性侵的大尺度描写让不少资方直摇头。黄渤看过粗剪版后说了句”该见血的地方就得见血”,才有了后来宁理用铁锹砸人的长镜头——整整2分37秒一镜到底,血浆喷在镜头上的瞬间,前排观众集体后仰的场面我至今记得。
说到新人扶持计划,宁浩的”坏猴子”绝对是个狠角色。他们找新导演的路子特别野,有个叫《大世界扭蛋机》的短片集,让导演们像抽盲盒似的随机拍题材。文牧野就是从这里冒出来的,《我不是药神》里徐峥蹲在印度街头的那场戏,最初创意就来自他抽到的”跨国代购”主题。现在他们又要推《火星计划》,听说让新人导演用AI生成剧本,这玩法真够疯的。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搞的”青葱计划”就学院派多了。他们像培养研究生似的搞剧本工坊,白雪拍《过春天》时,导师田壮壮硬让她把女主角偷运手机的戏改了十七遍。最绝的是训练营要考即兴创作,有次命题是”快递员与芭蕾舞者”,后来真有人把这个拍成了入围戛纳的短片。现在市面上能看到的新导演作品,十部里有六部带着”青葱”的烙印。
去年中影突然砸出30部片单时,业内都在嘀咕”又来画饼”。但看到《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的预告片,原著党都闭嘴了——陈麦冬骑着摩托车冲进雨夜的镜头,跟书里描写的一模一样。他们玩的是”老带新”模式,每个项目配个资深监制,听说管虎手把手教新人调教黄渤演反派,片场NG了二十多条。
最让我意外的是阿里影业的”海纳计划”。《乘船而去》里那个90岁老太太独自坐船回老家的长镜头,导演陈小雨说是在纽约大学拍的作业改编的。这帮海归导演带回来不少新鲜玩意儿,有部叫《倒仓》的片子甚至用了杜比全景声录戏曲唱腔,听得人起鸡皮疙瘩。
万达的”跃幕计划”就透着生意人的精明。他们把《唐探》系列的废弃剧本拿出来给新人练手,有个95后导演把废弃的”曼谷密室案”改成了悬疑短片,现在已经被陈思诚点名要合作网剧。这招挺聪明,既消化了库存IP,又给了新人现成的世界观。
看着《怒水西流》片尾字幕里”HB+U”的logo,突然想起黄渤说过:”好导演是拿胶片堆出来的。”现在宁理在路演时说,拍强奸戏那天刘敏涛提议真打,她认为”假动作对不起真实受害的女性”。这种创作态度,或许才是扶持计划最该守护的东西。当片子里那个被家暴的女人最终举起铁锹时,电影院里好几个姑娘突然开始鼓掌——你看,七年等待换来的三秒钟共鸣,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