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资讯 《西游记》翻拍:外国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得失

《西游记》翻拍:外国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得失

《西游记》翻拍:外国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得失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八戒”遇上好莱坞: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文化对话
香港国际影视展上爆出个大新闻——美国娱乐巨头要拍《西游记》动画三部曲了!《八戒》《美猴王》《哪吒》,光听名字就让人坐不住。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在影院看《蜘蛛侠:平行宇宙》时的震撼,要是咱们的猴哥也能有这种视觉盛宴,那得多带劲啊!不过转念一想,迪士尼那版真人《花木兰》里诡异的福建土楼和凤凰乱入的场景又让我心里打鼓:老外真能读懂咱们的齐天大圣吗?
《西游记》翻拍:外国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得失
说到外国人拍中国故事,这事儿得从黑白电影时代聊起。记得电影史老师讲过,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拍《傅满洲》系列,愣是让白人大叔画着吊梢眼演中国人,现在看简直尴尬到脚趾抠地。但时间来到1987年,《末代皇帝》横空出世,贝托鲁奇带着意大利人的浪漫,把紫禁城拍得比中国人还懂中国。有个细节特别戳我——溥仪登基时那个蛐蛐罐,几十年后从龙椅下爬出来,这种东方轮回的意境,没点文化底蕴真拍不出来。
这几年中国市场成了香饽饽,老外们突然集体开窍似的猛拍中国题材。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狼图腾》就挺绝,草原上人狼对峙的镜头看得我手心冒汗。最神来之笔是那个狼群在月光下蹲坐山头的画面,既不是《动物世界》式的纪录片,也不是迪士尼式的拟人化,而是把”狼性”拍出了哲学味。后来看采访才知道,导演在内蒙古蹲了三年,这种较真劲儿活该他成功。
《西游记》翻拍:外国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得失
但翻车的也不少。去年网飞那版《美猴王》预告片一出,评论区直接炸锅——猴哥怎么变成话痨段子手了?观音菩萨的造型活像赛博朋克穿越来的。我表妹00后,平时最爱看漫威,这次都忍不住吐槽:”这猴哥还没《功夫熊猫》里的阿宝中国味足呢!”想想也是,《功夫熊猫》里阿宝他爹是只鸭子这种设定,虽然离谱但意外讨喜,因为内核讲的是父子情这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情感。
现在问题来了:好莱坞要拍的这版《八戒》,会走哪条路?我特意查了制作团队,发现美术总监是参与过《寻梦环游记》的华裔。这就有意思了,《寻梦环游记》里墨西哥亡灵节被拍得既本土又国际,要是能把这种功力用在八戒身上…等等,八戒该不会变成墨西哥卷饼爱好者吧?(开个玩笑)其实我最好奇的是他们会怎么处理高老庄那段——是拍成《怪物史莱克》式的颠覆童话?还是保留原著里那种市井烟火气?
《西游记》翻拍:外国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得失
有个现象特逗:咱们觉得老外拍中国故事总差点意思,但《花木兰》动画版在欧美火得一塌糊涂。我留学时的室友是个德州姑娘,她至今觉得”木兰从军”是中国古代女权运动。你看,文化差异有时候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次《哪吒》要是拍成《蜘蛛侠》式的青少年成长故事,说不定反而能在海外圈粉。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细节。《狼图腾》里有场戏是蒙古老人用马头琴召唤狼群,法国导演愣是把这拍出了《指环王》的史诗感。后来看纪录片才知道,剧组专门请了蒙古族顾问,每个转场镜头都藏着草原民族的生死观。这种藏在镜头里的文化密码,才是跨国合作最珍贵的部分。
《西游记》翻拍:外国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得失
现在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好莱坞能拍好《西游记》吗?我觉得关键得看他们有没有耐心做功课。就像做川菜,用再好的郫县豆瓣,火候不对照样白搭。《末代皇帝》的成功不是偶然,光是溥仪戴眼镜的度数变化这种细节,就藏着整个时代的隐喻。要是制作团队能理解孙悟空紧箍咒背后的东方哲学,而不是简单处理成”超级英雄的弱点”,那就有戏。
最后说个彩蛋:查资料时发现,1941年万氏兄弟做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就是《铁扇公主》,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就是看了这个才决定转行动画的。你看,文化传播从来都是双向车道。现在轮到好莱坞来改编我们的故事,只要别把八戒拍成《泰迪熊》那样的贱萌角色,说不定真能碰撞出新火花。毕竟,谁不想看猴哥说着一口地道英语,却依然保持着”俺老孙”的傲娇劲儿呢?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