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北京首映:退役军人坚守担当共鸣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老兵杜超的香菇战争
北京中影党史馆电影院那天晚上挤满了穿军装的人。4月19日《荣耀》首映礼现场,我注意到第三排坐着位缺了右臂的老兵,他空荡荡的袖管在主演李健出场时抖得厉害。导演常晓阳后来告诉我,那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杨连长,现在在河北种苹果——和电影里李健演的杜超一样,都是脱下军装搞农业的退役军人。
银幕亮起来就是满屏香菇。杜超的兵创基地里,菌棒整齐排列得像受检阅的士兵,可账本上的数字已经连续七个月亮红灯。这个转业时拒绝安置工作的倔脾气,正对着手机里”最后通牒”的短信发呆。镜头扫过墙上”退役不褪色”的锦旗时,特写了他虎口处还没消退的老茧。我在制片人白娟的采访里听过,李健为了这双手的细节,专门去河南确山县的香菇大棚干了半个月农活。
转折发生在雨夜。当杜超接到那个显示”李大伟”的来电时,观众席有几位老兵不约而同挺直了腰板。电话那头是稚嫩的童声:”杜叔叔,爸爸的相片掉色了…”这个横跨十五年的承诺,把退役军人、烈士遗属、犯罪团伙三条线拧成了死结。特别出演的黄晓娟演李大伟遗孀,她攥着烈士证在民政局窗口徘徊的那场戏,让我想起首映礼上那位一直抹眼泪的军嫂——后来才知道她丈夫在扫雷时没了双腿。
最揪心的是李洛被拐进黑砖窑的段落。导演常晓阳用了手持跟拍,镜头在逼仄的巷道里跌跌撞撞,像极了杜超当年在演习场负重越野的视角。当这个曾经的炮兵营长带着他的”老兵突击队”翻进砖窑围墙时,现场有位现役军官突然喊了句”好!”,引得全场掌声雷动。军事顾问胡延宁说过,这段营救戏的战术动作,完全复刻了他们在中部战区某特战旅采集的案例。
香菇大棚最终变成金色画面的那刻,我旁边坐着的农业局干部小声嘀咕:”这比我们扶贫报告实在多了。”这话不假,编剧团队跟着退役军人事务局跑了八个省,光种菌菇的失败案例就记了两大本。监制黄埔开疆在映后交流时提到,电影里杜超用的”菌棒蒸汽灭菌法”,就是取自山东退役兵王刘学军的真实专利。
散场时看见个穿旧军装的老爷子,他指着海报对孙女说:”瞧见没,你爸转业后搞的物流公司,也是这么磕磕绊绊起来的。”这片子妙就妙在没把退役军人捧成超人,杜超会为五万块贷款求爷爷告奶奶,也会在深夜对着战友遗像灌闷酒。但当他系着围裙教孩子们叠豆腐块被子时,那种刻进骨子里的军人气质,比任何勋章都闪亮。
4月26日公映那天,郑州有家影院专门开了凌晨场——全是刚换班的外卖骑手,他们头盔上的蓝色闪电标志,在黑暗里连成一片星海。这些最熟悉城市夜色的身影,或许比谁都懂杜超那句台词:”当兵的在地图上画箭头,转业了就在现实里趟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