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痛失“牛大姐”童正维,88岁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童正维:从”牛大姐”到永恒的艺术生命
4月14日晚,一个让无数观众心碎的消息传来——著名演员童正维因心脏衰竭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8岁。这位在银幕上留下无数经典形象的老艺术家,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立刻掀起了对这位”国民大姐”的集体追忆。
说起童正维,可能年轻一代的观众会有些陌生,但只要提到《编辑部的故事》里那个戴着老花镜、说话直来直去的”牛大姐”,几乎无人不知。这个角色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观众见到童正维本人都会脱口而出”牛大姐”。她在剧中那种看似刻板实则热心的性格,那种对年轻人既严厉又关爱的复杂情感,被童正维演绎得入木三分。记得有一集,牛大姐发现年轻编辑工作不认真,先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后来知道对方家里有困难,又悄悄塞钱帮忙——这种外冷内热的表演,让观众又爱又”怕”。
但童正维的艺术生命远不止于”牛大姐”。在《摩登家庭》里,她摇身一变成了思想开明的都市老太太,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到了《大宋提刑官》中,她又完美诠释了一个古代官宦家庭中的威严母亲形象。这种跨越古今、游走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表演能力,在当时的女演员中实属罕见。
2003年的《花儿怒放》是童正维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她在片中饰演一位退休教师,帮助问题少年重返正途。有一场戏特别打动人——她饰演的老师在雨中追着离家出走的学生,不慎摔倒却仍紧抓着学生的书包不放。没有一句台词,仅靠眼神和肢体语言,就把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表演功力,正是老一代演员的看家本领。
2013年《新编辑部的故事》开拍时,已经80高龄的童正维再次披挂上阵。虽然剧中角色不再是当年的牛大姐,但她每一次出场都让老观众热泪盈眶。据说拍摄期间,她常常是最早到片场、最晚离开的一个,即使没有自己的戏份,也会留下来给年轻演员说戏。剧组人员回忆,她总爱说:”演戏不是摆pose,要把角色的魂儿演出来。”
童正维的表演有个特点——从不刻意抢戏,但只要有她的镜头,观众的目光就挪不开。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她的角色往往不是主角,却能成为整部戏最令人难忘的存在。在《大宋提刑官》中,她饰演的宋慈母亲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自带气场,特别是训斥儿子办案不公那场戏,短短几分钟就把一个刚正不阿的古代母亲形象立住了。
生活中的童正维和银幕上判若两人。据合作过的演员回忆,她私下里特别爱笑,完全没有”牛大姐”的严肃劲儿。有次接受采访,主持人问她怎么看待观众只记得”牛大姐”,她笑着说:”这说明我演得好啊!演员最怕演了一辈子戏,观众一个角色都记不住。”这种豁达和通透,或许正是她能塑造那么多鲜活角色的秘诀。
童正维的离世,标志着一个表演时代的落幕。现在的年轻演员可能很难想象,在没有流量、没有热搜的年代,演员靠什么让观众记住。童正维用她的一生给出了答案——靠的是对每个角色的全情投入,靠的是把剧本上几行字的配角演成活生生的人。
记得《编辑部的故事》里有句牛大姐的经典台词:”做人要实在,演戏更要实在。”这句话,童正维用她88年的人生和60年的演艺生涯完美诠释了。如今,虽然这位可爱的”牛大姐”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她留下的那些鲜活的银幕形象,将永远在观众心中”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