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资讯 《快跑!孩子》上映:致敬和平战士先辈

《快跑!孩子》上映:致敬和平战士先辈

《快跑!孩子》上映:致敬和平战士先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弹弓变成武器:五个孩子的抗战《快跑!孩子》里藏着最痛的成长课
银幕上那个扎着歪辫子的男孩正把弹弓拉成满月,瞄准的却不是树上的知了——镜头一转,日军通讯兵捂着流血的后颈倒地时,观众席传来一阵压抑的抽气声。这个发生在《快跑!孩子》里的镜头,把1944年冬天五个孩子的真实抗战故事撕开一道血淋淋的口子。导演刘艳杰说,剧组在河北怀来找到当年幸存者后代时,老人颤抖着从炕席下摸出个生锈的铁皮青蛙:”他们说这是二柱子的电报机,用拧发条的声音长短传递消息。”
《快跑!孩子》上映:致敬和平战士先辈
影片开场就透着股孩子气的狡黠。三浦研一饰演的日军中队长在县城贴出悬赏告示的第二天,布告栏突然爬满歪歪扭扭的乌龟涂鸦。这个细节来自编剧闫震宁在档案馆发现的真实记载,当年《晋察冀日报》曾记录”敌悬赏捉拿小八路,反被童子画王八戏弄”。孩子们把抗日变成一场危险的游戏:用风筝线绊倒巡逻的摩托车,在鬼子必经之路撒满包着辣椒面的摔炮,最绝的是把情报藏在陀螺里——当汉奸抢过旋转的陀螺,上面用蜡笔写的”明日运粮”四个字早被离心力甩得模糊不清。
但童趣很快被战火灼伤。郭彦圣饰演的”孩子王”铁蛋举着红缨枪冲出战壕的瞬间,镜头突然切换成他两个月前在麦垛上翻跟斗的慢动作。这种残酷对比在片中反复出现:任悦鸣演的小妹还在为弄丢花头绳哭鼻子,转眼就用这头绳勒住了汉奸的脖子;李雄饰演的”鼻涕虫”总炫耀父亲给的怀表,后来这块表成了引爆地雷的计时器。美术指导透露,他们特意把孩子们的衣服做成”越穿越小”——不是缩水,是他们在战火中抽条长个儿了。
《快跑!孩子》上映:致敬和平战士先辈
爆破组组长王伟说起拍摄最难的一场戏仍心有余悸:五个孩子引爆炸药库的镜头,实拍时用了三吨TNT炸药。”孩子们跑过玉米地的镜头拍了十七遍,每次爆炸气浪都把童星们掀得飞起来。”最震撼的是根据史料还原的”风筝战”——孩子们把绑着炸药的风筝放到日军驻地,却因风向突变导致引线提前燃烧。银幕上漫天飞舞的火风筝下,小演员们真实的惊恐表情被特写镜头捕捉,那是任何演技都模仿不来的战栗。
服装设计赵婷找来的五十多套童装全是河北农村收的老粗布,”现代面料太挺括,穿不出那种又硬又糙的质感”。有个细节让历史顾问红了眼眶:孩子们脚上的”抗战鞋”是用汽车轮胎割的鞋底,走起路来会发出咯吱声——这声音在雪夜传递情报时差点要了他们的命。剧组甚至还原了当年《晋察冀画报》记载的”消息树”,当李雄推倒伪装成枯树的情报站时,树干里哗啦啦掉出上百个核桃壳,每个壳里都刻着敌情。
《快跑!孩子》上映:致敬和平战士先辈
影片最刺痛人心的,是藏在童谣里的密码。当孩子们跳皮筋念着”马兰开花二十一”时,汉奸不知道韵脚轻重代表敌军数量。这段源自延安鲁艺档案的记载,被导演处理成令人窒息的蒙太奇:皮筋每弹跳一次,就切到日军屠杀村民的镜头。音乐总监特意选用河北民歌《小白菜》的变调,童声合唱在”正月里来正月正”的欢快旋律中,渐渐变成带着哭腔的”姐姐呀等等我”。
临近结尾有个长达两分钟的静默镜头:幸存的三个孩子蹲在战壕里分吃半个冻硬的窝头,远处是被炸毁的村庄。演到这里时,监视器后的刘艳杰突然喊停——小演员们真的在零下十五度里冻出了鼻涕,而1944年的那个冬天,真实的历史温度是零下二十七度。这种近乎偏执的真实追求,让影片在内部试映时看哭了不少老兵后代,有位奶奶指着银幕说:”那个用弹弓打玻璃的姿势,跟我爹当年一模一样。”
当片尾字幕升起真实历史照片时,观众会看到五个模糊的稚嫩面孔——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6.7岁。导演在采访中说漏嘴的一个细节或许能解释这种震撼:剧组在山西找到位102岁的目击者,老人记得最清楚的是”小八路们牺牲前还在玩跳房子,格子是用刺刀划在冻土上的”。这大概就是《快跑!孩子》最残忍的地方:它让我们看见战争如何把童年的游戏,变成用生命进行的最后一次跳跃。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