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归乡》百度云原声版(BD1080P/3.2G-MKV)完整/加长版资源下载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些回不去的故乡,和永远等不到的团圆
“娘,我回来了。”这句话,高秉涵在心里喊了76年。这个山东菏泽的汉子,13岁那年被抓壮丁离开家乡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走就是一辈子。如今89岁的他,已经义务护送150多个老兵的骨灰坛回到大陆安葬,却始终没能亲自踏上故乡的土地。在纪录片《日暮归乡》里,他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说:”每次送他们回家,我都觉得离娘又近了一步。”
镜头扫过姜思章布满皱纹的脸,这个浙江舟山老人说起被抓时的情形依然浑身发抖。1949年,未满14岁的他在海边捡蛤蜊,突然就被拉上了开往台湾的船。”我娘追着船跑,鞋子都跑掉了…”老人突然哽咽,乡音浓重的舟山话让现场观众纷纷抹泪。后来他成为推动老兵返乡运动的关键人物,却直到去世都没能再见母亲一面。
影片里最揪心的画面,是傅德泽颤抖着双手打开一个铁皮盒子。这个18岁就离开四川丰都的老兵,被关押三年后辗转来到台湾,始终贴身带着家乡的一抔土。”想家的时候就闻一闻,是老家雨后泥土的味道。”他说着突然剧烈咳嗽,药瓶里的药片哗啦作响,弹幕上飘过一片”泪目”。
金英、曾奇才、潘松带三位老兵没能等到电影上映。镜头记录下金英临终前执意要穿上珍藏的旧军装,他说这样”走”了以后,魂灵认得回家的路。曾奇才的遗物里发现一沓没寄出的家书,每封开头都是”吾妻见字如面”。最年轻的是广东人潘松带,去世前还在用客家话教护士说”阿妈,食饭啦”。
导演杨正浓跟拍这些老兵整整八年。有个细节他记特别清楚:每次拍摄结束,老人们都会问”片子什么时候能放给大陆亲人看”。制片人顾佳凤说,有次高秉涵突然对着镜头跪下,求他们一定要把影像带回山东,”让我娘看看我现在样子”。这个画面最终没剪进正片,因为”实在太沉重了”。
5月10日母亲节上映当天,台北某影院出现特殊场次——二十多位白发苍苍的老兵集体观影。当银幕上出现山东老家的麦田时,后排突然有人用菏泽方言喊了句”娘啊”,整个影厅哭声一片。有网友留言:”我爷爷看完整场没说一句话,回家就把锁了几十年的樟木箱打开了,里面整整齐齐码着38双布鞋。”
这些布鞋,是留给再也没能团圆的家人。就像电影海报上那六个佝偻的背影,他们面朝海峡对岸,脚下是斑驳的地图。监制王童说,最初设计海报时,老人们坚持要把台湾画得小一点,”因为我们的心从来都在大陆那边”。片尾字幕滚动时,会响起六位老兵用各自方言喊”回家”的混音,据说每次放映到这里,总能听见观众席上有人不自觉跟着念出声。
现在高雄的荣民之家还住着最后几位老兵,他们每天雷打不动要看大陆的天气预报。看护人员说,有人会把菏泽、舟山、丰都的天气写在日历上,就像给远方亲人记日记。影片官微最近发了条特别推送:傅德泽的骨灰终于落叶归根,装骨灰的陶罐里,还放着那个装故乡土的铁皮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