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资讯 黑夜中的双面女性:极地寒夜的启示

黑夜中的双面女性:极地寒夜的启示

黑夜中的双面女性:极地寒夜的启示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没有人喜欢黑夜》这部片子,看完后脑子里全是白茫茫的冰原和那两个女人对视的眼神。2015年西班牙女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把1908年北极探险的破事儿拍成了女性版的生存寓言,朱丽叶·比诺什和菊地凛子在零下四十度的极夜里互相撕扯,比北极熊打架还让人心里发毛。
故事从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失踪开始。他老婆约瑟芬(比诺什演的那个穿貂皮都要保持巴黎贵妇范儿的女人)非要往北极圈里钻,结果同伴死的死跑的跑,最后撞见个因纽特女人阿拉卡(菊地凛子那张素颜脸往冰天雪地里一站就够有故事)。最绝的是俩人躲进探险队留下的小木屋,约瑟芬翻出丈夫日记才发现——眼前这个”野蛮人”肚子里揣着自己丈夫的种。
黑夜中的双面女性:极地寒夜的启示
科赛特拍雪景是真狠,镜头扫过去跟刮刀子似的。有个场景我记到现在:约瑟芬半夜发疯跑出去,月光照在冰层上泛着蓝光,她跪在那儿刨雪,指甲缝里全是血,后景里阿拉卡就站在屋檐下看着,怀里抱着海豹油灯。这片子配乐少得可怜,全是冰裂声和风声,听得人后槽牙发酸。
比诺什演这种端着架子的角色太拿手了。刚开始连喝汤都要用银勺子,后来饿急了跟阿拉卡抢生海豹肉吃,嘴角挂着血丝还在那背《圣经》。菊地凛子更绝,全程没几句台词,光用眼神就能杀人——看见约瑟芬偷偷翻她针线包时的冷笑,发现对方往自己茶里下药时的平静,最后临产前在冰屋里盯着对方说”你丈夫在我身体里活得好好的”,每个镜头都像在往观众心口捅刀子。
黑夜中的双面女性:极地寒夜的启示
这片子争议挺大。有人说科赛特太贪心,既要骂殖民者虚伪,又要显摆欧洲人的文艺范儿。确实有几个地方看着别扭,比如约瑟芬教阿拉卡弹钢琴那段,黑白键上沾着鱼油的手指头,怎么看都像在拍香水广告。但有些细节又特别戳人:阿拉卡用鲸骨给未出生的孩子刻玩具,约瑟芬偷偷把自己项链上的珍珠拆下来缀上去;两个女人并排躺在冰屋里等极夜过去,呼气在屋顶结成了霜花。
最震撼的是结尾。暴风雪过后约瑟芬独自拖着雪橇走,旁白念着她丈夫日记里那句话:”我们以为自己在征服自然,实则是自然允许我们苟活。”镜头一切是阿拉卡在冰原上生产的背影,新生儿的哭声混着北极狼的嚎叫。这时候才看懂片名——在永夜之地,连仇恨都会被冻住,能熬过去的只有最原始的生命力。
黑夜中的双面女性:极地寒夜的启示
顺便说句,这片子5月10号晚上22:23和11号下午16:34在CCTV-6播。建议关灯看,暖气调低点,体验感直接拉满。看完保准你大夏天都想裹棉被——不是吓的,是心里头冒寒气。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