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原声版【HD1280P/3.2G-MP4】4k高清百度云独家资源上线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最近看了部电影,叫《向阳·花》,讲的是两个女人的故事。一个是为了给女儿买人工耳蜗而犯罪的母亲高月香,另一个是被拐卖进盗窃团伙的黑妹。这片子聚焦的是刑满释放的底层女性,挺沉重的题材。票房还不错,清明档排第二,但评分就有点尴尬,同档期三部现实题材影片里垫底。
网上对这电影争议挺大,有人说这是“男性导演消费女性苦难”,还有的说是“伪女性主义”,觉得电影的噱头大于实际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的犯罪心理学副教授谢丽丽也评价了这电影,她觉得主题选择很有价值,能给9分,但表现过程和内容就只给了3分。
角色塑造上,电影里的女性角色有点模式化,刻板印象挺重的。黑妹这个角色还算成功,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但高月香这个角色就不行了,情节上挺不合理的。其他女性角色设定也感觉脱离现实,邓管教这个角色又过于理想化。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的情节也有点刻意制造戏剧冲突。
电影里还有些漏洞,比如对犯罪心理矫治、出狱后危险性评估这些内容都是一带而过,没深入挖掘。创作者应该更深入地挖掘痛苦的根源,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电影结尾那句“虽然我们命贱”台词,感觉挺拉低电影格调的,好像创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拥抱弱势群体。
专家建议影视创作者应该深入生活,实地采风,获取真实细节,尊重所描绘的群体。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更真实,更有力量。
虽然《向阳·花》有不少争议,但它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刑满释放人员,尤其是底层女性群体。社会需要关注这些人的生存状况,完善帮扶政策和心理支持体系。电影创作应该传递温暖和希望,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希望以后的电影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真正触及人心,引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