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资讯 《温柔》北影节展映:李珈西导演诠释女性成长

《温柔》北影节展映:李珈西导演诠释女性成长

《温柔》北影节展映:李珈西导演诠释女性成长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黑白与彩色交织:李珈西用《温柔》撕开女性成长的真实褶皱
电影院里灯光暗下来的那一刻,我还没意识到自己即将经历怎样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冒险。李珈西导演的第十部作品《温柔》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亮相时,用最不温柔的方式撕开了那些被我们刻意忽略的女性成长褶皱。银幕上交替闪现的彩色与黑白画面,像两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解剖着当代女性在爱情与事业夹缝中的生存状态。
《温柔》北影节展映:李珈西导演诠释女性成长
彩色画面里流淌着一段看似普通的都市恋爱故事,那些饱和度极高的红裙子、蓝天空、绿树叶,构成了一幅都市爱情的标准画像。但如果你以为这又是一部甜腻的爱情片就大错特错了——这些画面其实都来自李珈西十年前写的小说《夜色温柔》。导演狡猾地把自己的文学记忆变成了电影中的”戏中戏”,当镜头突然切到黑白画面,你会猝不及防地撞见一个正在拍这部电影的剧组。这种双层叙事结构不是炫技,而是李珈西精心设计的认知陷阱,她让观众在两种时空间反复横跳,最终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边界。
苗若芃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我差点没认出来。这个在喜剧综艺里总能引爆笑点的女孩,第一次触电大银幕就彻底颠覆了既往形象。她饰演的角色普通到扔进人堆就找不着,却又带着某种近乎天真的自信。这种矛盾感被苗若芃演绎得浑然天成,难怪老戏骨赵小锐评价说”几乎看不到表演痕迹”。后来才知道,很多场景都是导演在现场临时”制造事件”后捕捉的真实反应,这种半即兴的创作方式让每个镜头都浸透了生活的毛边感。
《温柔》北影节展映:李珈西导演诠释女性成长
最令人心惊的是赵子慧饰演的中年女导演西这个角色。她像是李珈西自己在银幕上的镜像,又像是所有在男性主导的电影圈里艰难前行的女性影人的集体肖像。当黑白画面里的西导演对着监视器喊cut,彩色画面里的爱情故事就戛然而止——这个设计太狠了,它赤裸裸地揭示了所谓浪漫爱情不过是女性导演摄影机下的提线木偶。黄才伦说影片有”超现实的冲击感”,大概就是指这种时刻:当现实突然撕裂虚构的面纱,观众会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般清醒。
影片中那些看似随意的生活流场景,细看都是精心布置的情感地雷。一个女孩在便利店买关东煮的镜头能持续两分钟,她咀嚼时脸颊的起伏、吞咽时喉结的滚动,都被放大到近乎残忍的程度。这种对日常细节的病态凝视,恰恰暴露了女性在平凡生活中承受的隐形暴力。有观众说”温柔的表象下藏着很汹涌的情绪”,确实,李珈西的镜头像X光机,照见了那些被社会规训压抑的女性愤怒。
《温柔》北影节展映:李珈西导演诠释女性成长
王映涵说《温柔》的核心是女性成长叙事,但我觉得它更像一场关于女性视阈的激进实验。当男性导演还在用英雄之旅的套路讲述成长时,李珈西直接撕开了成长的伤口给我们看——没有浴火重生,只有结痂又撕裂的循环;没有大彻大悟,只有无数个自我怀疑的深夜。那些黑白与彩色交锋的画面,分明是女性在传统与现代间撕裂的精神图景。
散场时听到后排女孩小声啜泣,我想起赵子慧在映后谈说的:”温柔不是软弱,是女性用力量照亮自己与他人的过程。”《温柔》即将正式上映的消息让我松了口气,这样的作品不应该只停留在电影节的小众圈层。它值得被更多在爱情与事业夹缝中挣扎的女性看见,值得所有认为”女性已经够平等”的男性看见。当片尾字幕升起时,我突然明白李珈西为何选择用”温柔”这个看似无害的词语命名——它是最柔软的盔甲,也是最锋利的匕首。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